金勇良易化手诊医学原理简介
前言
易化手诊医学是金勇良先生在继承家传中医望诊学术的基础上,历二十余载潜心研修中医学、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总结。遵从以《黄帝内经》、《周易》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思想,亲身实践,静心体悟,将高深的理论用“化繁为简”的哲学认识,转变为简单易行的预防、保健与治疗方法。
金勇良先生深入研修中医学说与传统哲学思想,遵循古人“天人合一、治养结合”的原则,创立了“易化手诊医学”理论与应用学术体系,在中医传统诊断医学领域树立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形成了适合现代人体体质诊断,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和健康保健形式的技术与文化传播思想。使传统医学学术观念更加利于推广,更加有力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历年来多次受到医疗卫生与康复保健行业的认可与关注,更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民众以及健康保健行业朋友的欢迎,为传统中医文化普及化、实用化、全民化、世界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学术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易化手诊医学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为根本,合参现代医学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周经》,演化形成的实用型手诊医学体系。
易化手诊医学涵盖了古人天人合一、内外相应的思想。以中医学阴阳学说;五行八卦学说;藏象经络学说为依据,融合易经的灵魂:三大根本法则与五大理论基础为一体,全新的演绎了人与宇宙自然、生命与身心健康内外一体,同气相求,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实践,用以解读生命健康密码,使之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易化手诊医学体系的形成与结构
易化手诊医学的基础是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易化手诊医学原理:物象合一观
金勇良
一、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二、内外合一,表里相应;
三、脏腑合一,阴阳相应;
四、身心合一,神体相应;
五、知行合一,理法相应;
六、已未合一,防治相应。
以上所列举的六条是易化手诊的医学原理,这些观点主要是我个人站在传统中医学的角度对手诊原理的一些认识和总结,易化手诊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传统中医的天人相应思想;整体平衡思想;辨证论治思想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点为根本。
第一条首先说明了人与宇宙自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是天人相思想的基础,天人相应的观点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也就是说,天道和人道是合二为一的,宏观的大自然、大环境、大天地、大宇宙以“天”来表示;和微观的小宇宙、小环境、乃至我们人身的个体用人来表示。这两者之间是互相感通、互为依存、互为转化、互为促进和消亡的。我们的健康时刻的都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样的,外界的环境也会随着人的各种行为而发生改变。
用一个简单的现象说明,例如天冷的时候手的颜色会变青,这就是因为外界的气候和温度影响了人体气血的运行。用现代医学来说的话就是血液循环,尤其是末梢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
在进行手诊的时候如果发现手的局部现青色,青色主寒证痛症,表示因受寒而导致的瘀滞,我们就可以根据易化手诊医学的九宫对应脏腑学说,具体的来判断是哪一个脏腑器官出现了问题。当脏腑器官出现病理变化的时候,如各种功能减退或者器质性病变,由于病变器官的气血失调,功能降低,不能正常的运转代谢,而导致毒素蓄积或者经脉堵塞不通,进一步的这些信息就会通过经络传递到手部相对应的脏腑反应点,也就是中医学所说的“内外相应”,最终出现手掌整体或局部的颜色、温度、以及手部纹理出现相应的变化。
《灵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以此为据,我们就可以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辨证论治时,必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法则。
第二条说明了内在与外在的改变是相互对应、相互影响的,我们可以把人体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大环境,那么我们的经络、脏腑、气血乃至我们的手掌,甚或现代的西医学所说的细胞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体内的小环境。
《黄帝内经•灵枢》:“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后世大家朱丹溪根据其意明确的提出:“有诸内者,必行诸外”。用现代的理解就是说人的身体内部有了问题,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这是人体内外相应的整体规律性。体内的疾病,必然在体表(外)有迹可寻,通过观察体表“形诸外”的信息来推测和判断内部脏腑、气血的变化,从而指导临床进行辩证性的防治工作。这是传统中医望诊的基础。
例如:心主血脉,血的运行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如果出现气虚证的时候,或者更加严重的气血俱虚证时,这个时候气血的运行功能变弱,就不能很好的输布于脏腑和肢节,因为内在的气血不荣而导致外在的面色无华,手色苍白或者出现红白相间的颜色。
另外,大家常说的“相由心生”。这句话有两层的意思:
第一:一个人内在脏腑的相,会表现为我们外在看到的相,以此(如手相、面相、体相等)来判断健康状况;
第二: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和思想境界会由外在的言行表现出来。
有形相的,可形容的称为有相;无形相的,不可形容的称为无相。有相亦即指有形相而能与他物区别者。又一般以会生灭变化之事物为有相,故有相亦称有为法。无相为‘有相’之对称,然有时则指超越有、无二相之空而言。
传统中医的望诊就是通过观察外在表现的“相”来判断疾病。所以说:内外合一,表里相应。这是我们易化手诊医学的指导思想。
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平衡表里、贯串上下的通路。内在的脏腑、气血的变化都会由经络的传导功能将这些体内的变化信息传达到体表的外在。中医所说的经脉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有经脉、络脉、孙脉等,同时也包含一部分现代生物医学的内容,比如神经反射学、生物电学、生物全息学等。
易化手诊医学就是把这些由各种途径传递和反映在手掌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手色、手温、手阴阳五行、手八卦九宫以及手部的纹理等),然后进行分析判断。例如体内的寒热温凉所发生的改变,脏腑功能的强弱,气血运行的通畅和瘀阻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手部颜色的不同外在表现。内在的为阴,表现在外的为阳,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这里,阴阳也有先天后天的含义。阳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决定了身体的先天条件与本能,所以阳是先天的;阴是物质、是营养、是后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有形物质,所以阴是后天的。先天与后天是两个相对应的含义,先天是生下来就决定的特性,而后天是在出生以后的环境中形成的。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是由生活环境导致的。
这就是第三点的思想,内外合一,阴阳相应。
第四条所讲的身心合一,神体相应。其中,身和体代表我们有形的皮、肉、骨、血等,合起来就是身体;心和神代表人的思维能力、思想活动、感情变化以及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层次。
古人非常重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形与神俱”。《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的开篇就强调了身体与心理同步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与心同样是互为影响的,中医讲情志致病,七情的太过或者不及,各种情绪的波动皆可影响到身体气机的运行。
另外,因为各种性格或者个性的偏差,例如有些人性急如火;有人忧郁多思;有人多愁善感,悲花悯月;有人开朗大气,积极乐观;有人喜静,有人喜动。凡此种种,都可以导致身体出现相对应的变化而影响健康。比如一个人比较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那么,他的身体气血的调节,脏腑的功能以及免疫机能就会比较强大,就不容易生病;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忧愁烦恼,这时就容易导致脏腑经络气机运行不畅,出现肝胆气郁的现象,肝胆出了问题首先影响的是脾胃,其次是肾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这时就会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道炎,或者女性出现月经不调、乳腺疾患等等。最终这些变化同样的由经络传递到我们的手掌,通过对手的观察不难发现,病患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说通过手诊可以发现一些导致疾病的病因,找到了影响健康的潜在或者显性的因,就可以尽早的做出对应的调理,从而消除或者弱化疾病的果。
第五条:知行合一,理法相应。不管开展任何工作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应的义理和章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明白,认识到事物的道理并且在现实中运用这个道理和遵循这个道理的规则做事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易化手诊医学当中,知与理相应,行与法相应。可以直观的理解为:正确的、完整的理解了易化手诊道理和原理并且要付诸于实际运用。用我们所掌握的技能和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从身和心两个层次对健康做出指导。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自利利他。
运用易化手诊医学进行诊察时,可以发现以前所发生的、现在正在发生的,和以后要发生的一些健康问题。对于已经出现过或者正在发生、发展的疾病和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要整体对待。例如在手诊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正在影响健康、正在发生的疾病,还会经常发现一些陈旧行的病患,或者目前相对比较稳定的疾病;另外,还可以发现一些会对以后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潜在隐患。也就是易化手诊医学所说的:已病、现病、未病。这几种情况,他们之间又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当条件具备的时候就可以激活潜在因素而发病,如果在未病阶段我们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理的话,那么,就可以弱化甚至消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当中,预防、保健、和调理治疗同等重要。这就是我们所要说明的第六条:已未合一,防治相应。
解读易化手诊医学
金勇良
什么是易化手诊医学?
一、易化手诊易学的概念:易化手诊是以传统医学的“四诊” 为方法,以传统中医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以及易经的三大根本法则与五大理论基础为指导思想,通过对手部的征象进行全方位观察,对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归纳总结和分析鉴别,诊断出曾经发生、正在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疾病,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或者疾病的预后与转归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
个人观点认为,手诊不能只停留在“诊”的层面,“诊”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诊和治,或者说诊断和治疗,这两者是互相连续的,在诊断完成以后要根据诊断对象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保健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案,以使健康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
所以完整的手诊医学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要能够找出显性、隐性因素对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另外,要对身心健康现状有直观的判断;最后,要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上几个环节要综合应用,以确保生命健康的良好发展。
二、易化所包含的意义
用易化来命名的含义是为了说明易化手诊学的整体概况,对这门学术有高度的概括性。易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指容易学习和掌握,容易应用;第二是指变化,从出生开始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在我们的手上反映出来,所以我们的掌纹同样的在发生变化。
“易”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日月为易、为明:即阴阳交替,阴阳和合之思。易,光明。
2、简易,容易:简单不费力的,易如反掌。
3、有亲和力:和悦和蔼,容易让人接受,平易近人。
4、改变,变动:变易,移风易俗,易地而居,寒暑易节。
5、交换:交易,贸易。
6、易学:特指易经或者周易。
三、易化手诊医学的特征
我们所推广使用的实用型易化手诊易学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方便学习,利于推广:
1)、易学、易懂、易用:学术理论体系适合现代人的认知,易学易懂,容易理解掌握,容易实际运用;
2)、易于普及推广:根据不同疾病所需要具备的手诊信息进行了直观易懂的规律化总结,对疾病的诊断公式化,学习公式化,这样就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记忆和理解,促进我们所发起的全民学手诊的普及工作;
2、以易学为体,以医学为用,医易相通:
以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思想,易经理念为体。融合传统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藏象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八卦九宫学说,依次为用。体用互通。
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医者,易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的命题,将《周易》的地位提高,成为中医的必修科目。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辞海》在“易”的词条下有多种解释,“易”是象形字,本义为爬行动物蜥蜴。其身体颜色随阳光强度的不同而改变。《明医指掌》:“易者,变易也”;《小儿药证直诀》:“变者,易也”。
医者易也,其术不尽于药石。意思是中医临床讲究圆机活法,重视权变,反对墨守成规,临床上只要把握阴阳变化之理,在治疗手段上就不一定拘泥于药物、针灸、砭石等具体治疗方法。故曰:医者,易也”。可见,医易相通,由来尚矣!
易经是古典哲学的源头,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生命健康的本质——变化
3、易化代表生命健康的本质—变化
易的其中一层含义指的是变易、变化、转变。
历代学者对《周易》书名的理解,基本公认的是“周而不休,变化无穷”之意。所以中医临床当中应随机应变,知常达变,灵活变通。
恒定不变的是常数,变化发展的是变数。
我们可以把生命的“生”看做是常数或者叫做定数,因为人出生就有了生命,所以这是肯定的。但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不间断的发生各种身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生老病死,所以“命”是变数。变数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虽然说不管怎么变化最终都难以逃脱一个“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身心进行正确的养护而提高生存的质量。
由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变的基础是不变,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常是因,变是果,所以在易化手诊学中先天掌纹为常数为定数,后天掌纹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为变数。先天定数主要代表遗传方面的信息,比如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的三大主线: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后天变数提示人体受到各种影响以后身心发生的变化与现状,例如手掌中看到的各种辅线与病理线。
四、易化手诊易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手阴阳:
《易传•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就是“阴”和“阳”。
太极是指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即太初、太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具足了阴阳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阴阳有整体阴阳与局部的阴阳,根据阴阳的特性我们把手看做一个独立的整体。
由整体的来看,在上为阳,所以把手指作为阳;在下的为阴,所以把手掌作为阴。
如果从局部来看,手指的上节为阳下节为阴;手掌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
既然我们知道了阴阳对应手部的关系,那么,就可以以此为据而初步找出手部对应人体的关系。
例如:
以整体来看,以手指对应头部或者身体的上部,以手掌对应人体的下部。
以局部来看,根据传统的阴阳辩证法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阳之中又有阴阳。我们可以把手指同样分为阴阳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不同部位。即以手指的上一节为阳,对应人体的头部或者上部;以手指的下一节为阴,对应人体的下部。
对与手掌来说,同样有阴阳两个属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把手掌的上半部分看做是阳,对应人体的上半部分;把手掌的下半部分看做是阴,用以对应人体的下半部分区域。
其实手部的阴阳还可以继续细化的划分,例如:手背为阳,手掌为阴;正面为阳侧面为阴;左侧为阳,右侧为阴等等。如此细分下去,无有穷尽。
2、手四象、五行
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变。在这一变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然而这两个一级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这样的结果,一级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一级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太阳。
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四象在手掌的布局方法:
由食指指掌横纹的左侧缘顶点至腕横纹右侧缘顶点之间连一条线;再由小指指掌横纹的右侧缘顶点至腕横纹的左侧缘顶点连一条线。这两条线把手掌划分为四个区域。
拇指一侧的域为左侧,对应东方,五行属性为木,对应四象属性为少阳,对应人体主要为脾肾、消化道,以及肝胆。
手掌的上部,靠近手指为上,对应南方,五行属性为火,对应四项属性为太阳,对应人体主要为心、脑、肺,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以及肝胆、生殖系统。
手掌的右侧区域对应西方,五行属性为金,对应四象属性为少阴,对应人体主要为肠道,肺,内分泌,肾生殖系统。
手掌的下部区域对应北方,五行属性为水,对应四象属性为太阴,对应人体主要为生殖泌尿系统。
再此四象划分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划分手掌的五行区域,就是以四象的木、火、金、水在手掌心交界的平坦区域独立出来作为五行中的“土”。
三、手八卦九宫
易化手诊医学八卦九宫的划分法包括手指的八卦九宫法和手掌的八卦九宫法。两者互为依存,互为对照,相辅相成。
八卦九宫学说
四象生八卦,四象是第二级的基本元素,在产生了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
九宫指的是九个方位,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
九宫与八风
九宫八风理论渊源于易学,古人根据天人相应观,运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时间、空间、自然气候、政治社会等与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预防养生等综合认识,形成了一个以八卦为共同中心的八大子系统。根据《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的记载,九宫八风类比归属未脱离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取类比象方法论。
九宫八卦是怎样对应手掌区域的
手掌中的区域按照一定的规律,以手掌上的特定生理标志与手诊虚拟分界标志,按照中国古代易经的划分法,分为四方、四隅、中央九个方位,以对应脏腑。
九宫基本上可以将五脏六腑准确地定位到手掌特定的面积之内。
古代八卦分区有其深刻的内涵,而且相配属的内脏器官与实际较符合,每一个八卦还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即反映人的性格及生活变化,这在古代的相术中有所反映。
根据八卦的分布来诊断体内阴阳的平衡、气血的紊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易化手诊医学九宫理论代表的医学意义
1、乾宫:肺、生殖神经系统;
2、坎宫:生殖、泌尿的功能;
3、艮宫:脾胃、消化功能;
4、震宫:脾肾、先天本能;
5、巽宫:肝胆的功能;
6、离宫:心脑与肺的功能;
7、坤宫:肾、生殖的功能;
8、兑宫:肠道与肺的功能;
9、明堂:心、胃和循环系统功能。
易化手诊医学所涉及的纹、线
三大主线;十大辅线;十大病理纹和三种易化掌。
传承国学仁术,弘扬中医文化。
传播维生技能,造福大众健康。
金勇良
医易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推广总顾问
易化手诊、面诊医学体系创始人
北京东圣金元中医研究院院长
石家庄东圣医疗技术中心主任
“绿色通道”帮扶救助活动发起人
东圣金元中医文化传播中心主任
金勇良先生,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传承人,一位拥有强烈中医文化责任感的医界人士,一位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绿色疗法倡导者,一位以推动医疗健康事业持续精进为强大使命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者,受邀于全国各地区做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活动数百场,直接与间接受益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与患者群体近百万人。学术传播范围包括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青海、新疆、广西、吉林、内蒙、云南、山西、福建、甘肃、四川、湖南、陕西等十几个省份。
金勇良老师潜心研究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学经典思想,亲身实践,静心体悟,将高深的理论用“化繁为简”的哲学思想,转变为简单易行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深入研修中医基础学说,遵从中医学“天人合一、治养结合”的原则,对中医治疗鼻部疾病、儿科疾病,以及手诊面诊医学领域等树立了适合现代人体体质,适应现代医疗形式的技术与文化传播思想,使中医药专科技术更加利于推广,更加有力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多年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更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与人民群众的欢迎,为中医药文化普及化、实用化、全民化、世界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个人宗旨:造福他人成就自我
个人准则:明德、正念、精进
个人目标: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传统医学造福世人而奋斗!
手道求真造化诀
金勇良
观手见性,察动静阴阳;
明医及易,知人天一体;
由手明心,悟神体生灭;
以手入道,参宇宙造化;
历经二十余年对手诊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感觉到这门学问的深度和广度之不可测。这首歌诀是我研究和总结易化手诊医学过程中的一些体悟。
如果只是把手诊当做是一项技术的话,那么你这一辈子只能在门口徘徊,永远不会登堂入室。首先需要说明,易化手诊医学不只是为了诊病而生,通过对易化手诊的深入参演,我们可以明了天人合一、阴阳变化的原理。
通过观手可以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变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阳化气,阴成形。我们身体的有形和无形是怎样运转和变化的?产生动静变化的根本是什么?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或者疾病?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易化手诊医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明白了这些问题以后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事物,也包括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些永远是处在不间断的变化当中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常态,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由此,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就能明白,生命健康密码的生、老、病、死乃是万物的常态。
传统中医学的基础来源于易经,所以说:医易相通,穷究医理即可明易,明易理即明医理,此两者同。纵观医易之理,首要明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以此为据,可以体悟到人体既是一个小宇宙,宇宙就是一个大人体。天行健,宇宙运转不息,人体变化不断。事物的成、住、坏、空,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切事物皆有本有末;有始有终;有前因有后果。通达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无所惑。正如《大学》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通过对易化手诊医学的学习和理解,就可以以手入道,体悟世间万象。大道无形,大道至简,一理通则百利通。
在此,希望易化手诊医学的问世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帮助更多的人掌控自己的身心健康;帮助更多的人体悟到生命的真实意义;为家庭,为社会做出我们这一生应有的贡献。
借此机缘向历代伟大的医、易先辈和致力于手诊医学发展的前辈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