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仁术 弘扬中医文化
“东方圣土,品质回报社会;国术精华,医药保障健康”,向历代杰出的中医药学家致敬,祝愿天下人健康、幸福。
金勇良易化手诊医学体系简介
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用市场证明了易化手诊医学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现已开设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层次需求的课程:
一、初级班项目内容
1、易化手诊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2、易化手诊医学原理;
3、性格与健康的关系;
4、易化手诊医学常用的基础纹理
5、易化手诊医学的三大主线;
6、易化手诊医学的辅线与病理纹;
7、易化手诊医学九宫划分与疾病意义;
二、高级班项目内容
1、初级班所有科目内容;
2、易化手诊医学掌纹诊断方法,分病种讲解,公式化教学;
3、易化手诊医学养生保健,手诊结合手疗。诊断与预防保健并用、诊断与康复治疗结合。更好更全面的使易化手诊医学为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核心班项目内容
1、初级班加高级班所有科目内容;
2、易化面诊学;
3、易化心理与健康;
4、易与生活、易与健康;
5、易化管理学;
6、医易大众健康讲师课程;
7、医易家庭健康管理师课程;
8、医易文化专业讲师课程。
易化手诊的优势有哪些?
一、简单方便,直观全面;
二、经济适用,容易普及;
三、快速安全,没有痛苦;
四、准确高效,结果确切;
五、超前发现,防患未然;
六、手疗保健,身心泰然;
课程内容安排
一、易化手诊医学原理;
二、手色所代表的意义;
三、手型与性格的关系;
四、易化手诊医学常用的基础纹理
五、易化手诊医学的三大主线;
六、易化手诊医学的辅线与病理纹;
七、易化手诊医学九宫划分与疾病意义;
八、易化手诊医学常见病掌纹诊断。
九、易化手诊医学手疗与养生保健;
手道求真造化诀
金勇良
观手见性,察动静阴阳;
明医及易,知人天一体;
由手明心,悟神体生灭;
以手入道,参宇宙造化;
历经二十余年对手诊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感觉到这门学问的深度和广度之不可测。这首歌诀是我研究和总结易化手诊医学过程中的一些体悟。
如果只是把手诊当做是一项技术的话,那么你这一辈子只能在门口徘徊,永远不会登堂入室。首先需要说明,易化手诊医学不只是为了诊病而生,通过对易化手诊的深入参演,我们可以明了天人合一、阴阳变化的原理,可以让我们对健康、对生活、对人生、乃至对生命的真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悟。
通过观手可以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变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阳化气,阴成形。我们身体的有形和无形是怎样运转和变化的?产生动静变化的根本是什么?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疾病或者结果?是什么在主导我们身心?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易化手诊医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明白了这些问题以后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事物,也包括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些永远是处在不间断的变化当中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常态,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由此,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就能明白,生命健康密码的生、老、病、死乃是万物的常态。
传统中医学的基础来源于易经,所以说:医易相通,穷究医理即可明易,明易理即明医理,此两者同。纵观医易之理,首要明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以此为据,可以体悟到人体既是一个小宇宙,宇宙就是一个大人体。天行健,宇宙运转不息,人体变化不断。事物的成、住、坏、空,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切事物皆有本有末;有始有终;有前因有后果。通达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无所惑。正如《大学》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生命的本质就是两个字:变化,即中国传统的思想认知:生、老病、死;和佛教对生命的解读:成、住、坏、空。
易的其中一层含义指的是变易、变化、转变。
恒定不变的是常数,变化发展的是变数。
我们可以把生命的“生”看做是常数或者叫做定数,因为人出生就有了生命,所以这是肯定的。但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不间断的发生各种身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生老病死,所以“命”是变数。变数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变的基础是不变,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常是因,变是果,所以在易化手诊学中先天掌纹为常数为定数,后天掌纹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为变数。先天定数主要代表遗传方面的信息,比如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的三大主线: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后天变数提示人体受到各种影响以后身心发生的变化与现状,例如手掌中看到的各种辅线与病理线。
所以通过对易化手诊医学的学习和理解,就可以以手入道,体悟世间万象。大道无形,大道至简,一理通则百利通。
在此,希望易化手诊医学的问世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帮助更多的人掌控自己的身心健康;帮助更多的人体悟到生命的真实意义;为家庭,为社会做出我们这一生应有的贡献。
借此机缘向历代伟大的医、易先辈和致力于中医文化和手诊医学发展的各位前辈合礼!
易化手诊医学体系的形成与结构
易化手诊医学是金勇良先生在继承家传中医望诊学术的基础上,历二十余载潜心研修中医学、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总结。遵从以《黄帝内经》、《周易》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思想,亲身实践,静心体悟,将高深的理论用“化繁为简”的哲学认识,转变为简单易行的预防、保健与治疗方法。
金勇良先生深入研修中医学说与传统哲学思想,遵循古人“天人合一、治养结合”的原则,创立了“易化手诊医学”理论与应用学术体系,在中医传统诊断医学领域树立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形成了适合现代人体体质诊断,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和健康保健形式的技术与文化传播思想。使传统医学学术观念更加利于推广,更加有力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历年来多次受到医疗卫生与康复保健行业的认可与关注,更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民众以及健康保健行业朋友的欢迎,为传统中医文化普及化、实用化、全民化、世界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学术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易化手诊医学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为根本,合参现代医学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周经》,演化形成的实用型手诊医学体系。
易化手诊医学涵盖了古人天人合一、内外相应的思想。以中医学阴阳学说;五行八卦学说;藏象经络学说为依据,融合易经的灵魂:三大根本法则与五大理论基础为一体,全新的演绎了人与宇宙自然、生命与身心健康内外一体,同气相求,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实践,用以解读生命健康密码,使之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解读易化手诊医学
金勇良
一、易化手诊医学需要观察的生命健康问题有哪些?
手掌的纹理对应了身体内部的变化,真实的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内在的信息可以通过经络原理,生物全息原理,易学原理,遗传学原理,神经传导原理等等,经由这些途径,把我们身体内在的问题真实的反映于手掌,这就可以使我们通过外在的表象而了解到内在的生命健康的质量。
例如:
1、气血的充盈与衰弱;
2、脏腑功能的减退紊乱与旺盛亢进;
3、经脉运行的畅通与阻滞;
4、组织的劳损与恢复;
5、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强弱;
6、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7、器官功能与器质改变;
8、身体总体机能的旺盛与衰退;
9、精神思维的迟钝与敏捷;
10、身体或脏腑虚实寒热的变化;
11、增生与缺陷的发生与发展;
12、急性与慢性、已病与未病的现象;
13、性格的急缓与忧悦;
14、病情的轻重与缓急;
15、心理的压抑与和谐;
以上所列出的这些项目是需要我们在手诊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的一些主要事项。
易化手诊医学五要素
定位→定性→定病→定预后→定防治方案
易化手诊医学的基础是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为更好的传播、普及中医文化,更好的促进传统医学发展,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现诚邀有志于此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我们健康、和谐的世界。
二、易化手诊医学适用于那些人群开展使用?
易化手诊技术适用人群: 各级各类医疗服务工作人员、医药销售行业、保健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师、康复按摩从业人员、推拿保健从业者、理疗美容行业、以及家庭保健和重视自身保健及手诊爱好者。
业务范围: 为推广普及手诊医学;为促进传统中医文化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易化手诊医学技术推广、咨询服务。
三、易化手诊医学的优势有哪些?
1、易学易懂、经济实用:学术理论体系适合现代人的认知,易学易懂,容易理解掌握,容易实际运用。简单方便,不受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动态观察。
2、易于普及推广:根据不同疾病所需要具备的手诊信息进行了直观易懂的规律化总结,对疾病的诊断公式化,学习公式化,这样就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记忆和理解,促进我们所发起的全民学手诊的普及工作;在政府倡导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以易化手诊为依托,开展传统中医药文化技术普及,使更多的人群接触中医、理解中医、应用中医。
3、准确率高:融合中西医病种,两种医学诊断同时完成,总体准确率达80-90%。
4、快速安全,没有痛苦;易化手诊医学充分的融合了传统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核心宗旨,手诊结合手疗,既可以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做出诊断,又可以做到积极有效的预防、保健和治疗。诊断快速、精准,无需设备仪器,无痛苦,无创伤。
5、超前发现,防患未然:易化手诊医学可以做到查过去病、诊现在病、知未来病,及早、及时的对身体健康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做到精准的预治。
6、手诊手疗、身康体健:易化手诊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手疗”,通过手穴、脏腑反应点等,根据不同问题采用中药穴灸、手浴、按摩点穴、针刺、以及中药包敷等方式解决不同的健康问题。
四、易化手诊医学原理:物象合一观
金勇良
一、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二、内外合一,表里相应;
三、脏腑合一,阴阳相应;
四、身心合一,神体相应;
五、知行合一,理法相应;
六、已未合一,防治相应。
以上所列举的六条是易化手诊的基本医学原理。这些观点主要是我个人站在传统中医学的角度对手诊原理的一些认识和总结,易化手诊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传统中医的天人相应思想;整体平衡思想;辨证论治思想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点为根本。
第一条首先说明了人与宇宙自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是天人相思想的基础,天人相应的观点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也就是说,天道和人道是合二为一的,宏观的大自然、大环境、大天地、大宇宙以“天”来表示;和微观的小宇宙、小环境、乃至我们人身的个体用人来表示。这两者之间是互相感通、互为依存、互为转化、互为促进和消亡的。我们的健康时刻的都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样的,外界的环境也会随着人的各种行为而发生改变。
用一个简单的现象说明,例如天冷的时候手的颜色会变青,这就是因为外界的气候和温度影响了人体气血的运行。用现代医学来说的话就是血液循环,尤其是末梢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
在进行手诊的时候如果发现手的局部现青色,青色主寒证痛症,表示因受寒而导致的瘀滞,我们就可以根据易化手诊医学的九宫对应脏腑学说,具体的来判断是哪一个脏腑器官出现了问题。当脏腑器官出现病理变化的时候,如各种功能减退或者器质性病变,由于病变器官的气血失调,功能降低,不能正常的运转代谢,而导致毒素蓄积或者经脉堵塞不通,进一步的这些信息就会通过经络传递到手部相对应的脏腑反应点,也就是中医学所说的“内外相应”,最终出现手掌整体或局部的颜色、温度、以及手部纹理出现相应的变化。
《灵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以此为据,我们就可以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辨证论治时,必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法则。
第二条说明了内在与外在的改变是相互对应、相互影响的,我们可以把人体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大环境,那么我们的经络、脏腑、气血乃至我们的手掌,甚或现代的西医学所说的细胞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体内的小环境。
《黄帝内经•灵枢》:“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后世大家朱丹溪根据其意明确的提出:“有诸内者,必行诸外”。用现代的理解就是说人的身体内部有了问题,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这是人体内外相应的整体规律性。体内的疾病,必然在体表(外)有迹可寻,通过观察体表“形诸外”的信息来推测和判断内部脏腑、气血的变化,从而指导临床进行辩证性的防治工作。这是传统中医望诊的基础。
例如:心主血脉,血的运行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如果出现气虚证的时候,或者更加严重的气血俱虚证时,这个时候气血的运行功能变弱,就不能很好的输布于脏腑和肢节,因为内在的气血不荣而导致外在的面色无华,手色苍白或者出现红白相间的颜色。
另外,大家常说的“相由心生”。这句话有两层的意思:
第一:一个人内在脏腑的相,会表现为我们外在看到的相,以此(如手相、面相、体相等)来判断健康状况;
第二:一个人内在的气质和思想境界会由外在的言行表现出来。
有形相的,可形容的称为有相;无形相的,不可形容的称为无相。有相亦即指有形相而能与他物区别者。又一般以会生灭变化之事物为有相,故有相亦称有为法。无相为‘有相’之对称,然有时则指超越有、无二相之空而言。
传统中医的望诊就是通过观察外在表现的“相”来判断疾病。所以说:内外合一,表里相应。这是我们易化手诊医学的指导思想。
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平衡表里、贯串上下的通路。内在的脏腑、气血的变化都会由经络的传导功能将这些体内的变化信息传达到体表的外在。中医所说的经脉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有经脉、络脉、孙脉等,同时也包含一部分现代生物医学的内容,比如神经反射学、生物电学、生物全息学等。
易化手诊医学就是把这些由各种途径传递和反映在手掌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手色、手温、手阴阳五行、手八卦九宫以及手部的纹理等),然后进行分析判断。例如体内的寒热温凉所发生的改变,脏腑功能的强弱,气血运行的通畅和瘀阻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手部颜色的不同外在表现。内在的为阴,表现在外的为阳,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这里,阴阳也有先天后天的含义。阳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决定了身体的先天条件与本能,所以阳是先天的;阴是物质、是营养、是后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有形物质,所以阴是后天的。先天与后天是两个相对应的含义,先天是生下来就决定的特性,而后天是在出生以后的环境中形成的。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是由生活环境导致的。
这就是第三点的思想,内外合一,阴阳相应。
第四条所讲的身心合一,神体相应。其中,身和体代表我们有形的皮、肉、骨、血等,合起来就是身体;心和神代表人的思维能力、思想活动、感情变化以及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层次。
古人非常重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形与神俱”。《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的开篇就强调了身体与心理同步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与心同样是互为影响的,中医讲情志致病,七情的太过或者不及,各种情绪的波动皆可影响到身体气机的运行。
另外,因为各种性格或者个性的偏差,例如有些人性急如火;有人忧郁多思;有人多愁善感,悲花悯月;有人开朗大气,积极乐观;有人喜静,有人喜动。凡此种种,都可以导致身体出现相对应的变化而影响健康。比如一个人比较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那么,他的身体气血的调节,脏腑的功能以及免疫机能就会比较强大,就不容易生病;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忧愁烦恼,这时就容易导致脏腑经络气机运行不畅,出现肝胆气郁的现象,肝胆出了问题首先影响的是脾胃,其次是肾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这时就会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道炎,或者女性出现月经不调、乳腺疾患等等。最终这些变化同样的由经络传递到我们的手掌,通过对手的观察不难发现,病患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说通过手诊可以发现一些导致疾病的病因,找到了影响健康的潜在或者显性的因,就可以尽早的做出对应的调理,从而消除或者弱化疾病的果。
第五条:知行合一,理法相应。不管开展任何工作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应的义理和章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明白,认识到事物的道理并且在现实中运用这个道理和遵循这个道理的规则做事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易化手诊医学当中,知与理相应,行与法相应。可以直观的理解为:正确的、完整的理解了易化手诊道理和原理并且要付诸于实际运用。用我们所掌握的技能和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从身和心两个层次对健康做出指导。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自利利他。
运用易化手诊医学进行诊察时,可以发现以前所发生的、现在正在发生的,和以后要发生的一些健康问题。对于已经出现过或者正在发生、发展的疾病和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要整体对待。例如在手诊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正在影响健康、正在发生的疾病,还会经常发现一些陈旧行的病患,或者目前相对比较稳定的疾病;另外,还可以发现一些会对以后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潜在隐患。也就是易化手诊医学所说的:已病、现病、未病。这几种情况,他们之间又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当条件具备的时候就可以激活潜在因素而发病,如果在未病阶段我们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理的话,那么,就可以弱化甚至消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当中,预防、保健、和调理治疗同等重要。这就是我们所要说明的第六条:已未合一,防治相应。
五、易化手诊易学的概念
易化手诊易学的概念:易化手诊是以传统医学的“四诊”为基础,融合传统中医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以及周易的哲学思想,通过对手部的征象进行全方位观察,对各种不同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归纳总结和分析鉴别,诊断出曾经发生、正在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疾病,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或者疾病的预后与转归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
个人观点认为,手诊不能只停留在“诊”的层面,“诊”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诊和治,或者说诊断和治疗,这两者是互相连续的,在诊断完成以后要根据诊断对象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保健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案,以使健康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
所以完整的手诊医学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要能够找出显性、隐性因素对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另外,要对身心健康现状有直观的判断;最后,要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上几个环节要综合应用,以确保生命健康的良好发展。
六、易化所包含的意义有哪些?
一、易的含义:
“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日月为易、为明:即阴阳交替,阴阳和合的意思。另外“易”也代表光明。
2、简易,容易:简单不费力,易如反掌。
3、有亲和力:和悦、和蔼,容易让人接受,平易近人。
4、改变,变动:变易,移风易俗,易地而居,寒暑易节。
5、交换:交易,贸易。
6、易学:特指易经或者周易。
二、化的含义:
1、变化、转化、改变;例如感化,春夏秋冬四时的转化和变化。
2、融合、吸收:例如融化、消化;
3、自然规律、自然现象:例如天地造化;
4、乞讨:如化斋。化斋的原始定义是因为佛陀要僧众消除恭高我慢,用行乞来寓意众生皆父母以及众生皆是供养和相关的寓意。佛教的化斋也有结缘的含义,结善缘,化因果。
5、教化、开化;
根据以上含义,我们用易化来命名是为了说明易化手诊学的整体概况,对这门学术有高度的概括性。
所以易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是指容易学习和掌握,容易应用;
第二是指变化,从出生开始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在我们的手上反映出来,所以我们的掌纹同样的在发生变化。
第三是指医易同源,用医理和医理的观念解读我们的生命健康密码。
七、易化手诊医学的特征
易化手诊医学的特征:以易学为体,以医学为用,医易相通:
以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思想,易经理念为体。融合传统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藏象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八卦九宫学说,依次为用。体用互通。
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医者,易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的命题,将《周易》的地位提高,成为中医的必修科目。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辞海》在“易”的词条下有多种解释, “易”是象形字,本义为爬行动物蜥蜴。其身体颜色随阳光强度的不同而改变。《明医指掌》:“易者,变易也”;《小儿药证直诀》:“变者,易也”。
“易”还是《周易》的简称。考诸历代注释,对《周易》书名的理解,基本公认的是“周而不休,变化无穷”之意。“医者,易也”,一是主张中医临床当随机应变,知常达变,灵活变通;二是强调中医学和《周易》之间的关系。可见孙思邈所言,是强调为医者要懂得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善于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明的医生。《医旨绪余》:“医之理,可比《周易》”;张景岳:“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以及孙一奎所说的:“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医者易也,其术不尽于药石。《推蓬寤语》指出:“医者,易也,其术不尽于药石”。意思是中医临床讲究圆机活法,重视权变,反对胶柱鼓瑟,墨守成规,临床上只要把握阴阳变化之理,在治疗手段上就不一定拘泥于药物、针灸、砭石等具体治疗方法。因为善于医者,如扁鹊死生而骨肉,如孙思邈“神存心手之际,意析豪芒之理”,不必以证试方,更不用以病试药,这也是《医便》总结的:“权而用之,毋胶柱而鼓瑟,始可以言医矣。故曰:医者,易也”。可见,医易相通,由来尚矣!
医易相通的观点在这里不能理解成为医学是比较简单、容易的意思。养生是一门科学,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始可为之。但现今有人好养生而不求甚解,喜欢道听途说,认为中医简单易学,只记几味药,抄几张药膳食疗方就好为人师;更有人背几首汤头,懂一点脉诀,结合卜筮技巧就为人诊病,这种观点与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医医医》对此批判道:“此不特门外汉之言,实病医而误尽苍生之言。不知医之为言,易也,精微广大有如易道,诚合古今中外事业学问,无有难于此者”。孙一奎亦云:“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亦蠡之测,豹之窥也,恶足以语此”。
中医与《周易》都博大精深,可谓“其言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浅尝者难以问津,浮躁者不能涉猎。任何将中医学简单化、庸俗化、片面化或神秘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易经是古典哲学的源头,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八、易化代表生命健康的本质:变化
易化代表生命健康的本质——变化
易的其中一层含义指的是变易、变化、转变。
恒定不变的是常数,变化发展的是变数。
我们可以把生命的“生”看做是常数或者叫做定数,因为人出生就有了生命,所以这是肯定的。但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不间断的发生各种身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生老病死,所以“命”是变数。变数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虽然说不管怎么变化最终都难以逃脱一个“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身心进行正确的养护而提高生存的质量。
由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变的基础是不变,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常是因,变是果,所以在易化手诊学中先天掌纹为常数为定数,后天掌纹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为变数。先天定数主要代表遗传方面的信息,比如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的三大主线: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后天变数提示人体受到各种影响以后身心发生的变化与现状,例如手掌中看到的各种辅线与病理线。
九、易化手诊易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手阴阳:
《易传•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和“阳”。
太极是指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即太初、太一。
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由七种关于两仪的解释: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都是指阴阳。
“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具足了阴阳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阴阳有整体阴阳与局部的阴阳,根据阴阳的特性我们把手看做一个独立的整体。
由整体的来看,在上为阳,所以把手指作为阳;在下的为阴,所以把手掌作为阴。
如果从局部来看,手指的上节为阳下节为阴;手掌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
既然我们知道了阴阳对应手部的关系,那么,就可以以此为据而初步找出手部对应人体的关系。
例如
以整体来看,以手指对应头部或者身体的上部,以手掌对应人体的下部。
以局部来看,根据传统的阴阳辩证法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阳之中又有阴阳。我们可以把手指同样分为阴阳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不同部位。即以手指的上一节为阳,对应人体的头部或者上部;以手指的下一节为阴,对应人体的下部。
对与手掌来说,同样有阴阳两个属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把手掌的上半部分看做是阳,对应人体的上半部分;把手掌的下半部分看做是阴,用以对应人体的下半部分区域。
其实手部的阴阳还可以继续细化的划分,例如:手背为阳,手掌为阴;正面为阳侧面为阴;左侧为阳,右侧为阴等等。如此细分下去,无有穷尽。
2、手四象、手五行
古代中国人民把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而不是道教。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都见过太极图,一个圆里一半黑,一般白,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它代表万物循环生生不息,而太极又生出阴阳两仪,就是太极图中的黑和白了,黑代表阴,白代表阳,阴中有阳,阳中带阴,这就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平衡观念。“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变。在这一变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然而这两个一级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这样的结果,一级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一级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太阳。
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
四象学说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认识客观世界。象,就是以“象”类物,是古人的一种分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四象是指: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分别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长、老、死;东、南、西、北等等四类事物和现象,将事物和现象分成四个阶段、四种相联系的情况。
为了更便于理解,古人又用了四种常见的事物代替上述四象。
这四种常见的事物就是“金木水火”。 四象后来被人们理解为木、火、金、水。以木为少阳,以火为太阳,以金为少阴,以水为太阴。
“木火金水”,就是后来五行学说中的“四行”(缺少“土”行)。
“木火金水”代替“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以后,就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中的这四种常见事物,它们变成了“四象”,被人为地赋予了概念,变成了哲学理论上的东西。
如果用数字1、2、3、4表示四象,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则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然而“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太阴为阴之所终阳之所始,太阳相反,而1为阳之始,2为阴之始,因此应改为太阴为1,太阳为2,少阳为3,少阴为4,故水1、火2、木3、金4。
根据河图阴阳原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
根据以上原理,现在我们将四象对应于手掌的话,以手的拇指一侧为左、为东、为春。(注意:不论左手还是右手,都是这样确定)。
四象在手掌的布局方法
由食指指掌横纹的左侧缘顶点至腕横纹右侧缘顶点之间连一条线;再由小指指掌横纹的右侧缘顶点至腕横纹的左侧缘顶点连一条线。这两条线把手掌划分为四个区域。
拇指一侧的区域为左侧,对应的方位为东方,五行属性为木,对应四象属性为少阳,所对应的藏象与脏腑反射区域主要包括了脾肾、以及肝胆。
手掌的上部区域,靠近手指为上,对应的方位为南方;五行属性为火;对应四象属性为太阳;对应人体主要为心、脑、肺,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以及肝胆、生殖系统。
手掌的右侧区域对应方位为西方,五行属性为金,对应四象属性为少阴,对应人体主要为肠道,肺,内分泌,肾生殖系统。
手掌的下部区域对应方位为北方,五行属性为水,对应四象属性为太阴,对应人体主要为生殖泌尿系统。
再此四象划分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划分手掌的五行区域,就是以四象的木、火、金、水在手掌心交界的平坦区域独立出来作为五行中的“土”。
三、手八卦九宫
易化手诊医学八卦九宫的划分法包括手指的八卦九宫法和手掌的八卦九宫法。两者互为依存,互为对照,相辅相成。
三、手八卦、手九宫
八卦学说
四象生八卦,四象是第二级的基本元素,在产生了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
八卦类象
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八卦五行属性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八卦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长男(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为中女 巽为长女(兑、离、巽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
八卦类象
八卦类象法(类象:相似)在八种卦象的实际运用当中,比类取象的应用非常重要,同时,它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类”带有整体性和群体意识,古人对“类”的存在和认识。对“类”的划分和选取,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认识的一次大的提升,“类”带有共同性、理想性和艺术性,我们经常谈到的“观物取象”,“象”就是有“类”的属性,“象”又同时具有“似”的属性。“类”是《周易》“意象”通向“道”的重要手段,无论我们起卦还是断卦,这个比类取象的方式和思维都会贯彻始终。比类取象就是通过与同类事物的相比、相类、划分,让人们领悟其中的“意”。
首先,“类”是把具有相近、相同性质、形象、道理的人事物同归于一类,事物因为性质、品质同类而相聚,物因有“类”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相归”。因为宇宙间很多的事物具有相似的相同的特性,这些相同相似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特性,我们便可以将其划分为同类事物,物因有“类”而有了共同之言、共同之行、共同之志、共同之德、共同之道。比类取象是因为事物有相近、相同的品性,才能同归同行,这是客观现实存在的规律性,我们注意到“类’,就可以进行对事物整体的调控,统率,进行相应的划分,归类,沟通。“类”又含有分析、区别、辨别的意思,以一类比另一类,以古事推今事,看到存在与我们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只要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相通的特性,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属到同一个卦象中,这是传统思维的一个典型的应用法则。以“类”进行把握,“比”、“拟”是认识、推断“意”的手段,“拟”其物形,取其“心意”,而后通过对卦象的破译用语言把事物的信息表达出来,通过比拟,以“象其物宜”的尺度来确立形象,那么,相似到何种程度、以何种标准来确定事物彼此间为同类呢?我们所说的“物宜”就是事物间的大致的适宜,只要适宜,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符合心意,更为贴切地表达事理,就可以进行相互对比,可以进行归纳,当然,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多体验,多总结,对于类象的提取自然会熟练的,但它的前提必须要有这个比类取象的思维,要知道怎么去归纳事物之间的共同特性,初学者往往思维死板,只知道用事物的五行去比类取象,而更多地忽视了事物之间相互同类的抽象的特性,所以浪费了很多的信息,我们说很多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它们必然有它最主要的特性,只要抓住这个主要的特性我们就可以进行同类相归了,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家居里摆放的古董花瓶,从我们的日常思想理念来说,这个花瓶主要的功能是取吉祥之意,花瓶意取聚财之意,更多的特性带有乾卦的特性,但很多没有掌握事物特性的人们却把它视为土的五行,这个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不可以把所有代表乾卦特性的物质都视为金,但土制的物品并不一定都是代表土五行的,关键还是看它的特性和用途,所以比类取象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取象法指在思维过程中以“象”为工具去认识、领悟、模拟宇宙自然事物的思维方法,我们称之为唯象方法或意象方法,取象的方法是《周易》重要的方法。《易传系辞》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我们通过认识、理解及观察,把宇宙间各种不同的事物彼此间具有相同的特性统归为一类,在我们看来,“类”从本质上说就是“象”,“象”就是万事万物的现象,“类”与“象”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同类事物的综合概念,只要这些事物的功能属性相同,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比如乾、坤二卦符号,这两个卦几乎已经成为阳、阴两大类功能群的代号,乾卦代表光明、运动、刚强、外在、上升、开放等一系列含义,而坤卦代表阴暗、静止、柔和、内在、下降、封闭等一系列含义,比类取象最主要的是去其相同之质,当一个事物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表现出的特性是阴暗的、静止的、下降的等特性,我们就可以把它归类于坤卦,事物的表面现象很容易进行五行属性定位,但事物内在特性的定位则需要我们多下一些功夫去进行细致的判定。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判定方法,那么,在实战中对于事物五行归类取象就容易多了。
九宫学说
九宫指的是九个方位,是古代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
九宫在天与九星分别对应;在地则与九州分别对应。它的排列形式是按照灵龟洛书上的数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和五为中宫的方式。
《易经》有“九宫八卦”的学说,代表了人们对人、事、物方面的认识。即离、艮、兑、乾、坤、坎、震、巽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宫。
《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卒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以言无偏也。自此而从坤宫。坤。母也。
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始。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家称之为“禹步”,据说到一定时候行者本身就会“隐形”。就是这样,“九宫”图与八卦结合起来,而有“九宫八卦图”的出台。术数《奇门遁甲》中的“八门”,就部署在这样的“九宫八卦图”上。
九宫与八风
九宫八风理论渊源于易学,古人根据天人相应观,运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时间、空间、自然气候、政治社会等与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预防养生等综合认识,形成了一个以八卦为共同中心的八大子系统。根据《灵枢•九宫八风》篇的记载,九宫八风类比归属未脱离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取类比象方法论。
九宫,指四方、四隅、中央九个方位;
八风,指八方之风。根据九宫的方位,讨论了八方气候变化的情况及对人体的影响,并提出回避风邪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故篇名为"九宫八风"。
九宫
九宫八风以洛书为据,通过“四立” “ 二分” “二至” 这八个节气交换的日期、过宫时的风向,来推知气候变化的正常与否,并用以预测,诊治疾病。
坎宫名“叶蛰” 冬令主封藏,至一阳初动的冬至日,蛰虫始振,故名之。
艮宫名“天留” :艮为山,静而不动故名之。
震宫名“仓门” 、仓即藏,天地之气收藏,至春分震动开辟故名之。
巽宫名“阴洛” ,洛书以二、四为肩,巽位东南,而主四月故名之。
离宫名“天官” ,日月丽天,主丽明在上之象,故名之。
坤宫名“玄委” 坤即地,玄为幽远,委是顺从,喻义地道幽远柔顺,故名之。
兑宫名“仓果” ,果即果实,万物至秋而收藏,故名之。
乾宫名“新洛:新为始,洛书戴九履一,一即乾之始,故名之。
八风
“八风” 是以不同季节风通过以上八宫时的方向,作为诊断疾病时的重要依据,凡是来自当令方位的风,是顺;若风从当令方位相对而来,如春天的西风,秋天的东风叫“虚风” 为逆,能至人以病,主摧残。所以深知养生之道的人,对于这种虚风,都懂得适时回避。
传统中医学的八风指的是四季的风邪湿热.八风之理就是适应自然界的规律。
《黄帝内经》中的“八风”分别是指:
1、风从南方来,方位是离宫,属火,凡热盛之方,风至必微,所以叫“大弱风” ,它伤害到人体,内可入侵于心,外则滞于血脉,气主热病。
2、风从西南方来,方位是坤宫、属土,阴气方生阳气仍盛,阴阳未分,若有所议,所以叫“谋风” ,其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及于脾,外则滞留于肌肉,气主衰弱。
3、风从西方来,方位是兑宫,属金,金气刚劲,所以叫“刚风” ,它在内可伤害到肺脏,外则留于皮肤之间,主燥。
4、风从西北方来,方位是乾宫,属金,金主折伤,所以叫“折风” ,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小肠,外在于太阳经脉,若病人脉气竭绝,则阴寒之气充溢,若病人脉气闭塞,则结聚不通,则会发生危险。
5、风从北方来,方位是坎宫,属水,气寒风烈,故名“大刚风” 。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伤至肾脏,外在于骨骼和肩背的膂筋部。主寒。
6、风从东北方来,方位是艮宫,属土,此时阴气未退,阳和未盛,所以叫“凶风” ,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和上肢关节。
7、风从东方来,方位是震宫,属木,风生于东,故名“婴儿风” 它伤害到人体,内侵入肝脏,外在于筋的相结处,由于地近东南,所以主湿。
8、风从东南来,方位是巽宫,属木,由于气暖风柔,所以叫“弱风” 东南湿胜水侮土,所以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胃腑,外在于肌肉,病气是主身重。
上述八风,都是从其时令所居对方来的虚贼邪风所以能致人病,如果此时人体虚衰,又逢天气“三虚” (岁气不及、月缺无光、季候反常)内外相因,就会引发暴症。如果三虚只犯一虚,其发病多为疲劳困倦,寒热相间等症。也就是感冒发烧。若在雨湿的地方,感受了雨湿之气,则会发生痿病。
手诊的八卦九宫法
手诊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由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中的“望”诊发展演变而来。据我国文字史料记载,“望”诊最早出现在甲骨文时代,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望诊学”已引起当时医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其中首推“神医”扁鹊,我们读书都记得他的“望齐侯之色”被称为旷世绝妙之诊令后人叹服。“黄帝内经”中色相大论中有一精辟论语“有诸内者形诸外”, “视其外应知其内脏”这是后人在“有诸内者形诸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
九宫八卦和五行是进行手掌布局的?
手掌中的区域按照一定的规律,以手掌上的特定生理标志与手诊虚拟分界标志,按照中国古代易经的划分法,划分为九大区域脏腑对应法。九区基本上将五脏六腑准确地定位到手掌特定的面积之内。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手掌不同区域和脏腑器官的对应关系,需要先明白手掌的分区问题。实践经验证明,古代八卦分区有其深刻的内涵,而且相配属的内脏器官与实际较符合,每一个八卦还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即反映人的性格及生活变化,这在古代的相术中有所反映。
五行星丘的手掌划分法在西方的应用更为广泛。西方的手相学中就把手掌划分为十个星丘,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不同星丘的形态与变化,以此来判断人的性格、命运和健康。由于五行星丘的划分法与九宮八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
根据八卦的分布来诊断体内阴阳的平衡、气血的紊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手掌八卦图分为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两种,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区别在于八个卦画的排列顺序不一样,后天八卦图是按照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顺序排列而成。
五行星丘划分法是近代国外学者结合宇宙中太阳系的星体,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划分手掌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区域划分与九宮八卦的区域相对应,即第一火星丘对应震位,金星丘对应艮位,木星丘对应巽位,土星丘和太阳丘对应离位,水星丘对应坤位,第二火星丘对应兑位,月丘对应乾位,地丘对应坎位,火星平原对应明堂。
易化手诊医学的八卦九宫理论
九宫代表的医学意义
1、乾宫:肺、内分泌及生殖神经系统;
2、坎宫:生殖、肾的功能;
3、艮宫:脾胃、消化和肺的功能;
4、震宫:脾胃、先天本能;
5、巽宫:肝胆的功能;
6、离宫:心脑与肺的功能;
7、坤宫:肾、生殖的功能;
8、兑宫:肠道与肺的功能;
9、明堂:心、胃和循环系统功能。
根据八卦类象和九宫布局的方法,我们将其对应于手掌,前面说过手的方位划分,这个是不变的,不论左右手,都是相同的定位方法。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帝出乎震:帝,指天帝、神也、上帝、大帝、主宰、法则,是统治万物的“上天”,也可以理解统治万物的“天道”。 是指决定万物的无形力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之中,认为有一种力量决定了宇宙中的一切、主宰着宇宙中的一切,比如四季变易,寒暑易节;比如月落日升,斗转星移;比如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等等。
由此可知“帝”指的是超越万事万物之上的天道。代表了一切的动能。所以帝主宰万物的运行。按照时令来说,东方对应春季,春为一年之首、四季之首,是万物复苏的原点,一切事物由此开始,由此生发。所以说,“帝出乎震”。“震”是八卦之一,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中居于东方,五行属木。
斗柄指东时,春分之时,阳气生发,万物出生;指东南时,立夏时节,纯阳普照,万物沐浴;指南时,夏至时节,日照中天,万物兴旺;指西南时,立秋时节,万物滋养;指西时,秋分时节,万物成熟,喜悦之景;指西北时,立冬时节,万物衰残,阴阳相搏;指北时,冬至时节,阳藏于坎;指东北时,寒冬季节,万物终止,走完一个阶段而新生命又在孕育之中。在古人看来,斗柄的指向与植物枯荣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斗柄的运转又是天帝发号施令所为,号令所达,万物皆遵命而行。故以为天帝使万物出于震而终于艮,触类旁通再据此推而广之,于是就认为一切生机都自震萌发,历经巽,离、坤、兑、乾、坎几个阶段,最后于艮终结。万物生长收藏只是一种表象,它真正反映了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也。
易化手诊医学同样遵循了“帝出乎震”的大道法则,我们可以把震位定为万物复苏与生发的原点。以震位为起点、为开始,进行八卦九宫的区域划分和布局。
根据以上的观点,我们把手掌左侧,对应东方的位置定为震位;既然知道的震位的区域,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八卦九宫的布局的原理依次在手掌中排列出其他卦位。
易化手诊医学推广培训项目以及合作代理伙伴征集
为更好的传播、普及中医文化,更好的促进传统医学发展,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现诚邀有志于此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我们健康、和谐的世界,以能够更好更快的普及发展易化手诊医学,使之造福于人,有益于人。
适合传统中医文化推广普及的项目;
适合现代生活节奏和健康需求的项目;
适合保健行业创业发展的项目;
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实用型技能;
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用市场证明了易化手诊医学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其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现已开设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层次需求的课程:
一、初级班项目内容
1、易化手诊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2、易化手诊医学原理;
3、性格与健康的关系;
4、易化手诊医学常用的基础纹理
5、易化手诊医学的三大主线;
6、易化手诊医学的辅线与病理纹;
7、易化手诊医学九宫划分与疾病意义;
二、高级班项目内容
1、初级班所有科目内容;
2、易化手诊医学掌纹诊断方法,分病种讲解,公式化教学;
3、易化手诊医学养生保健,手诊结合手疗。诊断与预防保健并用、诊断与康复治疗结合。更好更全面的使易化手诊医学为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核心班项目内容
1、初级班加高级班所有科目内容;
2、易化面诊学;
3、易化心理与健康;
4、易与生活、易与健康;
5、易化管理学;
6、医易大众健康讲师课程;
7、医易家庭健康管理师课程;
8、医易文化专业讲师课程。
金勇良
医易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推广总顾问
易化手诊、面诊医学学术体系创始人
北京东圣金元中医研究院院长
石家庄东圣医疗技术中心主任
“绿色通道”帮扶救助活动发起人
东圣金元中医文化传播中心主任
传承国学仁术,弘扬中医文化。
传播维生技能,造福大众健康。
金勇良先生,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传承人,一位拥有强烈中医文化责任感的医界人士,一位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绿色疗法倡导者,一位以推动医疗健康事业持续精进为强大使命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者,受邀于全国各地区做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活动数百场,直接与间接受益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与患者群体近百万人。学术传播范围包括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青海、新疆、广西、吉林、内蒙、云南、山西、福建、甘肃、四川、湖南、陕西等十几个省份。
金勇良老师潜心研究以《黄帝内经》、《周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经典学术思想,亲身实践,静心体悟,将高深的理论用“化繁为简”的哲学思想,转变为简单易行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深入研修中医基础学说,遵从中医学“天人合一、治养结合”的原则,对中医治疗鼻病、儿科疾病,以及手诊面诊医学领域等树立了适合现代人体体质,适应现代医疗形式的技术与文化传播思想,使中医药专科技术更加利于推广,更加有力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更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保健行业人员与民众的欢迎,为中医药文化普及化、实用化、全民化、世界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个人宗旨:造福他人成就自我
个人准则:明德、正念、精进
个人目标: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传统医学造福世人而奋斗!